喜马拉雅冲击IPO | 三年净亏21亿,“声”意难做!
5月1日,屡次传出上市消息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申请,计划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XIMA”,高盛、摩根士丹利、美银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喜马拉雅最早可能在今年第二季度融资5亿美元至10亿美元,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次IPO喜马拉雅的估值可能会超过50亿美元,是“中国音频第一股”荔枝上市之初市值的10倍。
而在此之前,2021年3月9日喜马拉雅同样传出即将赴美IPO的消息,并且拟募资10亿美元。随后喜马拉雅相关人士回应称,目前未有明确上市计划。事实上,早在2018年和2019年,喜马拉雅也曾多次传出即将IPO的消息,但最后均被否认。
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用户达到2.5亿,包括移动端月活1.04亿和IoT及其他开放平台用户1.46亿。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2018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三年共亏损超21亿元,主要原因是平台居高不下的收入成本以及高额的营销费用。身处变现难的音频赛道,其未来何时能盈利,还完全是未知数。
News
喜马拉雅:听上去很美
喜马拉雅成立于2012年,是国内知名的音频分享平台,汇集了有声书、FM电台、儿童睡前故事、相声小品等数亿条音频,目前平台用户已超6亿。招股书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喜马拉雅全场景月活用户达到2.5亿,包括移动端月活1.04亿和IoT及其他开放平台用户1.46亿。
最近几年以来,喜马拉雅实现了强劲的营收增长,并展示了多元化的商业化能力。2018年至2020年,喜马拉雅营收分别为14.76亿元、26.77亿元、40.5亿元。2021年一季度营收为11.55亿元,同比增长65%。
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的主要变现渠道包括付费订阅、广告、直播、教育服务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和服务。其中,付费订阅2020年营收超过1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到43.3%,是喜马拉雅营收的主要来源。
不过,喜马拉雅尚未盈利,招股书显示,喜马拉雅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净亏损分别为7.737亿元、7.733亿元、6.051亿元,三年亏损超21亿元。到了今年一季度,喜马拉雅营收11.6亿元,净亏损2.7亿元,亏损同比收窄,仍处在未盈利困境。
喜马拉雅亏损的原因主要来自居高不下的收入成本以及高额的营销费用。收入成本方面,包括收入分成费用、内容成本(版权授权费用)等。从2018年到2021年一季度,其占总收入的比例始终保持在50%以上。
过去三年,喜马拉雅用高额的营销费用换取了可观的用户增长,从2018年一季度的7300万月活增长到2021年一季度的2.5亿月活。但如果该增长的内生驱动力不是平台上的音频内容而是巨额营销的话,喜马拉雅的亏损可能会持续。
News
在线音频受热捧
最近几年,国内音频市场高速发展。2020年中国网络音频行业市场规模为175.8亿元,同比增长55.1%,预计2022年将增长至543亿元。行业格局来看,喜马拉雅牢牢占据第一梯队;荔枝、蜻蜓FM等居第二梯队。然而,在音频市场高速发展的同时,行业一直存在着变现难的问题。 盈利,是摆在在线音频行业面前一个共同的待解难题。
至今没有一家平台能在领域内形成绝对优势的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在线音频行业普遍面临着营收结构单一、用户付费率低、版权纠纷等问题。
行业本身难盈利之外,又有互联网大厂直接入局做出音频产品,包括腾讯、字节跳动、网易等互联网大厂,而且腾讯和字节跳动在领域内的布局,已经直接威胁到了喜马拉雅的利益,这也让原本平静的湖面变得暗潮汹涌。
在线音频领域的新一轮洗牌已然发生,而对于在线音频老牌玩家而言,如何跳出盈利困境、解决不断出现的版权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壁垒应对竞争对手仍是最为迫切的事情,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假如喜马拉雅能够成功上市,在线音频领域的洗牌将会进一步加速。
对于喜马拉雅而言,身处变现难的音频赛道,必须寻求更多变现途径。目前,喜马拉雅重点押注IoT和物联网两个领域,拟通过内容生态撬开IoT布局、寻求新增长点。不过,这意味着其与互联网巨头直接展开竞争,最终结果如何仍待进一步观察。
素材来源:搜狐、新浪财经